close

一群人在一起 會變笨還是變聰明?
作者:樂羽嘉 2016-01-15 Web Only
調整字體尺寸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句代表「群眾智慧」的俗諺不見得永遠都對,有時候一群人在一起,容易做出糟糕的決定。

BBC News報導,心理學家理察森(Daniel Richardson)選擇倫敦市中心1家夜店的地下室,做為決策心理實驗的舞台。任職於倫敦大學學院的理察森,想知道人的思考如何受到周遭影響,例如知道其他人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選擇。因此他選了一個真實世界的社交場所而不是過濾過研究對象的心理學實驗室,來進行實驗。

這天,約50人聚集在蘇活區的鳳凰藝術俱樂部,參加理察森的「大眾參與」研究。現場氣氛歡樂,但這是個嚴肅的實驗。受試者會登入一個網站,可以在觸控螢幕上移動一個點,房間前方的大螢幕也會隨之移動,所有人都會看到你如何移動這個點。當大家都在移動點點時,畫面上像是有一群躁動的蜜蜂。

等大家熟悉玩法後,理察森拋出第1個問題:「你考試作弊過嗎?」沒作弊過的把點移到左邊,有過的去右邊。受試者第一次是單獨回答(別人看不見),第二次才是集體回答(大家都看得見)。理察森想知道,兩種情況會不會產生不同結果。受試者獨自回答時會比較誠實嗎?會觀察他人反應而改變答案嗎?

實驗最重要的部分來了。理察森說,「英國應該離開歐盟?」幾乎所有點都往左跑,回答「不」。

「法律應該禁止倫敦地鐵罷工?」大部分的點都在徬徨猶豫,不確定哪個答案安全。

「替朋友買食物的人,有權拿走更大份量。」群眾倒抽一口氣,接著把點移向左邊。

但有多少人在私下會給不同的答案?

實驗結果要等論文出爐以後才能得知,但理察森認為最後會得出一種從眾的惡性效應,即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做出的選擇較多偏見、更不明智。

「當人們互動時,會彼此同意,然後做出糟糕的決定。」理察森說:「他們不分享資訊,只分享偏見。我們正試著瞭解原因,以及如何改善這種現象。」

1950年代,哈佛心理學家艾許(Solomon Asch)研究證明,人常常會採用多數人的看法,就算顯然是錯的、違背自己的直覺時依舊如此。差不多在同個年代,加州大學學者圖登罕(Read Tuddenham)發現,如果學生認為大家都選擇了某個答案,就會選擇同一個答案,就算這個答案非常離譜也一樣。

從眾與「群眾的智慧」(wisdom of crowds)截然不同,後者是指透過積聚大量人群的智慧,提供比獨自一人更正確的預測或答案。

根據維基百科,群眾的智慧出自蘇羅威基(James Surowiecki)撰寫的同名著作《The Wisdom of Crowds: Why the Many Are Smarter Than the Few and How Collective Wisdom Shapes Business, Economies, Societies and Nations》。蘇羅威基主張,只要集合群體的資訊,做出的決策常常會比個別成員做出的決定要好。

BBC News指出,「從眾的智慧」在群體成員獨立做出判斷時才會發生,而且在群眾具有多樣性時,效果也最好。

另一方面,在共享單一認同的一致性群體中,團結一致的重要性高過一切。所以當理察森給夜店群眾看一張殺人鯨的照片,問大家這隻殺人鯨多重時,每個人單獨提出的答案會比集體答案更準確。

理察森透過這個理論反思社群網路。「我們認為網路是資訊的超高速公路,其實不是,那是條偏見的超高速公路。推特和臉書很適合分享資訊,但如果我們分享的是偏見,社群網站可能會讓我們變笨。」


大家都在移動點點時,畫面上像是有一群躁動的蜜蜂。

等大家熟悉玩法後,理察森拋出第1個問題:「你考試作弊過嗎?」沒作弊過的把點移到左邊,有過的去右邊。受試者第一次是單獨回答(別人看不見),第二次才是集體回答(大家都看得見)。理察森想知道,兩種情況會不會產生不同結果。受試者獨自回答時會比較誠實嗎?會觀察他人反應而改變答案嗎?

實驗最重要的部分來了。理察森說,「英國應該離開歐盟?」幾乎所有點都往左跑,回答「不」。

「法律應該禁止倫敦地鐵罷工?」大部分的點都在徬徨猶豫,不確定哪個答案安全。

「替朋友買食物的人,有權拿走更大份量。」群眾倒抽一口氣,接著把點移向左邊。

但有多少人在私下會給不同的答案?

實驗結果要等論文出爐以後才能得知,但理察森認為最後會得出一種從眾的惡性效應,即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做出的選擇較多偏見、更不明智。

「當人們互動時,會彼此同意,然後做出糟糕的決定。」理察森說:「他們不分享資訊,只分享偏見。我們正試著瞭解原因,以及如何改善這種現象。」

1950年代,哈佛心理學家艾許(Solomon Asch)研究證明,人常常會採用多數人的看法,就算顯然是錯的、違背自己的直覺時依舊如此。差不多在同個年代,加州大學學者圖登罕(Read Tuddenham)發現,如果學生認為大家都選擇了某個答案,就會選擇同一個答案,就算這個答案非常離譜也一樣。

從眾與「群眾的智慧」(wisdom of crowds)截然不同,後者是指透過積聚大量人群的智慧,提供比獨自一人更正確的預測或答案。

根據維基百科,群眾的智慧出自蘇羅威基(James Surowiecki)撰寫的同名著作《The Wisdom of Crowds: Why the Many Are Smarter Than the Few and How Collective Wisdom Shapes Business, Economies, Societies and Nations》。蘇羅威基主張,只要集合群體的資訊,做出的決策常常會比個別成員做出的決定要好。

BBC News指出,「從眾的智慧」在群體成員獨立做出判斷時才會發生,而且在群眾具有多樣性時,效果也最好。

另一方面,在共享單一認同的一致性群體中,團結一致的高過一切。所以當理察森給夜店群眾看一張殺人鯨的照片,問大家這隻殺人鯨多重時,每個人單獨提出的答案會比集體答案更準確。

理察森透過這個理論反思社群網路。「我們認為網路是資訊的超高速公路,其實不是,那是條偏見的超高速公路。推特和臉書很適合分享資訊,但如果我們分享的是偏見,社群網站可能會讓我們變笨。」

(資料來源:BBC Ne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色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